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萧山市民捐赠车牌照 见证车轮上的幸福指数节节

来源:幸福生活指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6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市民葛先生将收藏的车牌、驾驶证、购车凭证等捐赠给萧山区档案馆 曾几何时,能够骑一辆“永久”牌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是人们的梦想,而如今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对萧山市民来说是一

市民葛先生将收藏的车牌、驾驶证、购车凭证等捐赠给萧山区档案馆

曾几何时,能够骑一辆“永久”牌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是人们的梦想,而如今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对萧山市民来说是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儿。

几十年来,中国人的出行方式,经过了一个从“脚力”到“车轮”的过程。如今,我们生活中私家车类型已是花样繁多:城乡间飞驰而过、豪华亮丽的轿车,方便搭乘、价格低廉的公交车,招手即停的滴滴车……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,让那些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经济与城市发展的人们直感叹:“这些年幸福生活来得太快了”。

曾经,自行车也有车牌

一沓车牌、一摞驾驶证、一叠购车凭证,近日,市民葛先生将这些珍藏了半个世纪的“宝贝”全部捐献给了区档案馆,从“两个轮子的梦”演变成“四个轮子的梦”,件件实物档案见证了岁月变迁。
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辆自行车,是奢侈品了

“二轮”私家车的岁月记忆
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人们出行通常只能靠两条腿步行。要是着急赶路,就得花上两毛钱坐为数不多的公交车。不但等车时间长,遇到风雨天气时,连个躲雨的公交车停靠站也没有。“那时不像现在,马路上汽车是很少的,大部分人出行都是步行、坐公交车,或者骑自行车出行。有一辆自行车,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,因为自行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奢侈品。那时候骑自行车在街上,回头率很高的。”葛先生一边说,一边拿出一块略有褪色的铁制自行车车牌,“1980年的时候,一斤大米大约是1角3分,我当时攒了很久钱买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53元。那时候的自行车跟现在的汽车一样,都需要上牌照。”

据葛先生介绍,上世纪80年代,上海产的“凤凰”“永久”牌自行车是大家心目中的名牌,但是这两个牌子的自行车平时只能凭票购买,票子也不是想拿就能拿到的。没有票的人,只能等百货商店在重大节庆日的时候,推出一批凭现金购买的自行车,不过数量很少,每次都要排队抢购,去晚的人可能就买不到了。

“我那时候在靖江工作,坐公交的话每天都要辗转很久。后来有了自行车,因为道路情况不如现在好,5公里的路程也得骑35分钟。虽然每天上下班的时间不短,但从来不觉得累,一路上边骑车边看风景,慢慢悠悠也就到家了。”

摩托轰鸣声里的甜蜜回忆

在很多人心目中,“铃木”牌摩托车是中国摩托车里程碑式的品牌,是一种回忆和怀念,也正是从那时候起,轰鸣拉风的摩托车开始作为一种家庭富裕的象征,逐渐走进老百姓的家中。

那时有辆铃木摩托车,很拉风

1992年,葛先生一家迎来了第一辆摩托车。“我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是千余元,而摩托车价格是8500元。”经过大大小小的多次“家庭会议”,一番“精挑细选”,最终葛先生一家才决定买下摩托车。“这辆摩托车陪伴我跑遍了萧山各个地方,走亲戚、搬运大小物品都靠它。有了摩托车,30公里的上下班路程,短短30分钟就可以到家。”

就这样,这辆摩托车一路伴随着葛先生一家。直到2010年过了使用年限,被强制报废。葛先生把车子保养得很好,一直也没出什么大问题。“摩托车毕竟有点占位子,家里的东西也变多了,最后报废回收的时候只卖了80块钱。”说起摩托车的处理结果,葛先生显得有些遗憾,“早知道留在家里了,也可以给孩子们看看我年轻时候的拉风设备,闲来无事还能在小区里骑一骑,过把瘾。”

小轿车载着家人驶入快车道

临近21世纪,随着城市交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,加之忙碌的生活节奏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汽车代步,私家车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与日增长。老百姓的生活也“安”上了车轮,驶入快车道。

现在的萧山,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93.2辆

“记得我第一辆小轿车在1999年,是一辆元的长安厢式汽车。当时小汽车还是一种奢侈品。”葛先生展示着当时车上的车牌,“那时候买车人主要还是集中在大企业、大公司以及相对富裕的私营企业。不得不说,现在不一样了,汽车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,家家基本都有了私家车。尤其是在这几年,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。经济水平不断提升,造车成本不断降低,低到几万元的奇瑞QQ,高到几百万的奔驰宝马,满足不同家庭的用车需要。”

文章来源:《幸福生活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fshzn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10/1285.html



上一篇: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进展如何?这场会议通报
下一篇:结婚两年,林志玲终于不忍了:看看我多幸福!

幸福生活指南投稿 | 幸福生活指南编辑部| 幸福生活指南版面费 | 幸福生活指南论文发表 | 幸福生活指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幸福生活指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